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老師們通過聆聽身邊好人的感人故事,凈化和滋養(yǎng)自己的心靈,存好心,做好事,構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校園,我校文明辦于4月25日下午17:10在辦公樓四樓402室舉行了 “道德講堂”活動。
“道德講堂”活動是我校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校文明辦的陸晶老師用心籌備并主持了本期的道德講堂活動。本期道德大講堂活動以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盧永根和王玨的先進事跡為主題,按照做一次反省、唱一首歌曲、學一學模范、誦一段經典、發(fā)一個善心、送一份吉祥、行一個大禮、做一件善事八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與會老師首先一起認真觀看了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盧永根教授和王玨醫(yī)生的感人故事。
87歲高齡身患癌癥的中科院院士盧永根教授一生生活簡樸,他在身患癌癥之際,卻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將夫妻倆畢生的積蓄8809446元全部捐獻給華南農業(yè)大學,用于設立教育基金,獎勵華南農大的貧困學生與優(yōu)秀青年教師。盧永根教授說:“黨培養(yǎng)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 夫妻倆還志愿在身后將遺體無償?shù)鼐璜I給醫(yī)學科研和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為振興祖國醫(yī)學事業(yè)而奉獻。
王玨是溫州市洞頭區(qū)大門鎮(zhèn)岙面村鄉(xiāng)村診所的一名普通醫(yī)生,他化名“蘭小草”,隱姓埋名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每年2萬元,已經堅持了15年。他在一封署名為“農民的兒子蘭小草”的信中寫道,“這兩萬元是我們辛苦掙來的,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我們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愿’善款,以報答國家社會的培養(yǎng)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yǎng)育之情……” 王玨缺席了無數(shù)次公益獎項的頒獎活動,堅持匿名公益捐款十多年。2017年7月,王玨被檢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才最終得以真相大白。
盧永根教授和王玨醫(yī)生心懷感恩、無私奉獻的大愛之心令老師們深為感動,接下來大家齊聲合唱了歌曲《感恩的心》,一起誦讀了孔子的兩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從中深刻領悟到中華古典文化給人帶來的啟迪。
在最后的互動階段,老師們認真在感言卡上寫下了自己的感悟。一位老師寫道,無論是捐贈880多萬存款的盧永根教授還是堅持每年匿名捐款兩萬元的農村醫(yī)生王玨,他們有著同樣高貴的品質:知恩厚報、甘于清貧、樂于奉獻、信守承諾;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無愧于心,唯有如此,善意才能引來更多的善意。另一位老師寫道,看完這兩段視頻,讓我不禁想起一首老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只要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向上、向善、弘揚正能量,那么整個社會就會像春天一樣,明媚、蓬勃!
老師們在感言中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盧永根教授和王玨醫(yī)生為榜樣,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心懷感恩,多做善事, 立足本職,腳踏實地,敬業(yè)奉獻。
我校文明辦的陸晶老師用心籌備并主持了本期道德講堂活動
孫麗宏校長講話
老師們在認真觀看感動中國2017年度獲獎人物的故事
老師們在認真觀看感動中國2017年度獲獎人物的故事
老師們在認真觀看感動中國2017年度獲獎人物的故事孟鵬麗老師在談感想
老師們在感言卡上寫下自己的感想
送一份吉祥、送一份祝福
老師們的感言
老師們的感言
老師們的感言
老師們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