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psvi9"></pre>

  • <ruby id="psvi9"><div id="psvi9"></div></ruby>

  • 加載中...
    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頻道 > 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

    我所感受的美國教育

    發(fā)布人:管理員 發(fā)布時間:發(fā)布時間:2005-08-31

    2004年,深圳市教育局大手筆推出規(guī)模宏大的教師海外培訓計劃。4月下旬,我有幸成為海外培訓班的第三批學員,前往美國協(xié)和大學加州爾灣分校學習。此次培訓歷時四個月,在國內接受了一個月的語言適應訓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三個月。在美期間,我們參加了大學教育學碩士的課程培訓(本課程畢業(yè)需修滿30個學分,我們完成了9個學分獲得結業(yè)證書),深入美國中小學調查訪問、聽課觀摩,參觀教學設施、與美國同行進行橫向交流。每周五象當地的中小學生一樣去參觀各類博物館,包括自然科學博物館、海洋博物館、華美博物館(介紹在美華人奮斗史的博物館)、納粹罪行博物館以及加州青少年戶外生存訓練基地等。在當地華人的熱情接待和安排下,我們還觀摩了部分教會活動,了解了一些宗教知識。

    在美期間,零距離接觸、感受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使我收獲不小,也感觸良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將我的部分感受整理出來與同行分享,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fā)。

    一、實實在在的德育教育

    美國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在美國的中小學沒有專門的思想品德課,中學也沒有班主任和政治老師。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要求是基礎的,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得到的、沒有民族或種族差異的、作為合格市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誠實、守法、自信、合作、負責等。道德和法律是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言行、周邊的環(huán)境、宗教的影響深入人心的。

    美國90%以上的人有宗教信仰,基督教約占53%。教會是傳播道德觀點的重要場所,每個星期天有宗教信仰的家長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教堂,沒有宗教信仰的家長也會把孩子送到教堂參加主日學和其他學習。我們在爾灣時曾接觸一位中國TCL公司派往美國的藍先生,一人帶著上初中的女兒在美國。他擔心孩子學壞,自己工作又忙,所以每個星期天都把孩子送到當地的華人教會去接受道德教育,學會愛人以及許多生活中的道理。

    美國的愛國教育非常成功,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到處一片濃濃的愛國情。我們經??吹矫绹藶榱吮硎緦业臒釔?,將國旗穿在身上,畫在臉上,戴在頭上,掛在車上或房屋門前。在重要節(jié)日里更是到處都插滿國旗。5月30日是美國的國觴日(美國人民紀念陣亡將士的節(jié)日),我們住處附近的美國家庭都在自己的門前插上小國旗。由于不同文化的差異,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做法,有時會反覺得把他們的有些做法是不尊重國旗。但對于美國人來講,這是他熱愛美國最直接的表達。一般平民百姓很為自己是美國人而驕傲,為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而驕傲。尤其在“911事件”后,美國人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我們看到在小學的班級中,每天早晨教師要帶領學生面對國旗高聲朗讀美國國歌歌詞,或面對國旗宣讀誓詞。雖然各學校的誓詞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但中心意思都是一樣的。這一儀式嚴肅認真,再頑皮的孩子也不敢搗亂。到了初高中后,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或其他大型活動,都要舉行唱國歌的儀式。學校里組織最優(yōu)秀的學生領唱國歌,全體學生起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有的同學還將右手放在左胸前,意為“國家在我心中”,以示對國旗的尊重和對國家的愛戴。我在爾灣看了一場廣場歌劇演出,演出之前觀眾全體起立,在凜冽的寒風中與演員一起高唱國歌。整個過程凝重、莊嚴,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參觀的一所小學二年級的教室里,黑板旁邊排列著一組圖片,最上面是地球,中間是一幅白宮圖片,下面是加州地圖,再下面是爾灣的地圖,底下是班級的標識。標識的下面是每個學生的照片。美國人從小就被告知他們是世界公民。

    道德教育還滲透在美國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每個學校都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有《反作弊準則》、《全封閉校園準則》、《著裝準則》、《遲到、曠課處理準則》等等。對學生的處理也有非常明確和可操作的規(guī)定,如在什么情況下對學生“拒之教室門外”,停課,停學,取消學分,甚至開除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

     

    二、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教育

     1、科學的課程設置。

    美國中學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和大學一樣實行學分制。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科知識,以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主要有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相當于中國目前的科學課)、社會科學、藝術、體育、衛(wèi)生。學校開設的每門課以其深度和難度,分為基礎、一般、高級等若干等級,供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選擇。選修課則內容豐富,大部分中學開設近百種課程。充分滿足學生的興趣、志向,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發(fā)展個性特長。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分之比約為2:1。

    美國的中學不統(tǒng)一教材。但各種教材內容大致相同,都是根據教育大綱編寫。對照中美兩國同層次、同學科教科書,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覆蓋范圍大致相當,但美國的教材敘述要詳盡的多,內容約為我國教科書的十倍乃至數十倍。書中有大量的插圖和照片,生動形象。教材對定理、定律從推導步驟、發(fā)現過程、試驗論證、現象解釋、相關科學家介紹、趣聞逸事等多方面、多層次展開敘述,易于自學。但教科書太厚太重,篇幅過長,學生都把課本放在教室里。教科書提供了廣闊的知識內容,一般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即可,有專長和志向的學生可利用教科書的優(yōu)勢通過自學向縱深發(fā)展。相比之下,中國的教材顯得單薄,教材多是以結論為主,容量有限,敘述簡略,不易自學。

    2、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

    在美國,中小學教師沒有專門的辦公室,教師的辦公室就是教室。小學教師是包班教學,要教本班的所有學科;中學教師是包課教學,要教本學科各個層次的學生。我們觀察到,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密度比中國低,但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比中國豐富的多。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在生活中應用。學科之間互相滲透、交叉。我們在聽課時有時甚至分不清老師在上什么課。是閱讀、寫作、數學、科學、還是美術欣賞?學科的綜合性遠遠大于中國。相對而言,美國中小學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比較大。教師的全天工作都直接面對學生,工作效率也相對較高。

    我在美國一所小學的學前班觀摩老師上課。她先繪聲繪色地給孩子朗讀了一篇關于做湯的課文,然后讓每個孩子上前觀看做湯的材料,自己動手把材料放進鍋中,打開電爐開關煮起來。下課了湯也燒好了,配上小甜點,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自己動手做的課間餐,享受勞動的成果。他們還熱情邀請我們幾個中國老師與他們一起分享。

    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美國中小學得到很好的貫徹。他們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很多幫助,采取特殊措施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大部分小學都設有學習障礙班,收容學習有困難、跟不上班的學生。配備專門的教室和教師進行輔導,請心理學家、語言專家授課,還有很多熱心家長擔當志愿者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當他們成績上來時可以回到原班級。同時學校還設有天才班,我們觀摩了一堂小學四年級的天才班數學課,教學內容涉及中國高中的排列組合知識。

    美國的中學對學生的激勵機制很多。美國教育部專門為中學生設有全國性的組織----“國家榮譽學會”,成為會員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在各方面能力出眾。成為會員的學生具有很高的榮譽感。該會要求會員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公益活動,否則次年就沒有資格繼續(xù)申請會員資格,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能力和為公眾服務的意識。其中一項 “私人公益活動”,多是用于幫助成績落后的同學。美國中學還有一個幫助成績落后學生的辦法:由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結成對子,類似“一幫一”。這種“一幫一”活動既突出了精英學生,又幫助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幫助了老師和家長。

    美國的教師認為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單純傳授某種知識,而在于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美國的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式,合作式,研究式。我們在協(xié)和大學的的培訓學習教授也是采用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老師邊講邊引導討論,學生可以隨時發(fā)表見解。老師在課堂上采取各種手段激活學生的思維,不斷給學生考驗和挑戰(zhàn),讓學生產生智慧的火花。我們參觀的威廉高中時,一位幽默、睿智的物理老師與我們交流時說,只有老師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才會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他痛惡只抄筆記的學習方法,死記硬背不會使人聰明。他要教給學生的是象科學家那樣的工作和探索精神,要讓學生知道知識是怎么來的,到哪里去尋找所需要的知識,怎樣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比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去做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他給學生的測試題每次總會有一個不知結果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所學知識探尋解決的辦法,一道題能解多少就解多少,留下思考的空間。通過長期的這種訓練,激起學生濃厚的探索興趣和求異思維,使學生異想天開,創(chuàng)造性隨之而來。我們在一所小學學前班的教室里,看到5、6歲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津津有味地用小手敲著鍵盤,在電腦上查找他們所關心的小動物資料。在一、二年級的教室中,7、8歲的孩子已經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寫實驗報告。這是目前大部分中國的中學生都還做不好的事。當然這并不是中國的學生笨,而是學校對他們沒有這方面的訓練。這就是差距。

    三、嚴格具體的管理規(guī)定

    美國的中小學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班級較小,小學三年級以前每班只有20人,中學一般也不超過30人,這就讓教師能更多得關注到每個學生,有利于班級管理。他們的學生管理分教學和校紀兩大部分。教學管理通過選課制實施。每個年級規(guī)定明確的學分要求,完成學分的升級,修滿全部學分的準以畢業(yè),學生的學分和學業(yè)進展情況由學校教務部門統(tǒng)管。校紀管理以校規(guī)為準。美國的校規(guī)十分具體,從學分要求、選課注冊、考勤請假、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課外活動、成績評定、公物使用、衣著發(fā)式、語言舉止、餐廳制度、停車規(guī)則、直到廁所使用,事無巨細,并詳細列出違紀程度及相應處罰標準。這些規(guī)定都非常具體,因而操作性很強。

    美國大多數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校服,但對學生的著裝有具體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穿著得體,不得穿不安全、不清潔、易于分散他人注意力的服飾,甚至具體到不得穿“過于寬松的褲子或腰部以下有破損的褲子;有裂縫的衣服;一些具有象征性文字、色彩的服裝”等。

    我們參觀的中小學,除了校規(guī),每個班還有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的班規(guī),貼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有趣的是,班規(guī)使用的語言大多是“你應該做什么”和“你應該怎樣做”,而不是“嚴禁做什么”,從正面指導學生的行為。

    學校制定的在校行為規(guī)范,一般都印制成冊。學校的教職員工、學生、家長人手一冊,有的學區(qū)還專門印制指導學生家庭作業(yè)的小冊子發(fā)給家長。里面既有家庭作業(yè)布置的原理、目的,學生的責任和任務,又有完成作業(yè)的指導原則。其中還為家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即:傾聽孩子的訴說;為孩子作業(yè)提供時間;檢查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讓孩子只做自己的作業(yè);怎樣與老師取得聯系等等。

    為什么建國只有200年的美國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為什么她的人口不到世界的5%,卻創(chuàng)造了全球的43%的經濟總量?除了上帝的惠顧使她擁有眾多的本土資源,以及吸引世界人才的各種政策外,還與美國科學、創(chuàng)新、合理、實用的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由于篇幅關系,本文只能浮光掠影地談談我所感受的美國教育,謹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智慧校園綜合平臺
    優(yōu)教班班通
    校訊通
    FTP
    校園辦公系統(tǒng)
    鄭州教育·文明博客
    鄭州市教育數字圖書館
    文明網
    教育信息網
    版權所有 ? 鄭州102高級中學版權所有 辦公室:0371-88926561 0371-88926562 教務處:0371-88926591 0371-88926592 數字地圖
    地址:鄭州市右江路1號 郵編:450000豫ICP備2020036059號-1 技術支持:羿??萍?/a>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_手活久久精品视频免费_国产中文视频_99久久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游戏赚网 加勒比东京热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白浆精品永久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pre id="psvi9"></pre>

  • <ruby id="psvi9"><div id="psvi9"></div></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