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學投毒案有感
誰制造了大學投毒案的慘劇,也許就是為人父母的你和我,不要再拿你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不要再培養(yǎng)TA總得第一的心態(tài)!做好自己,真心懂得欣賞別人的成就,這種品質太重要了!
朱令案我關注了很久,朱令活下去的那份艱難和媽媽照顧朱令那種堅強和痛苦已經成為我腦子里揮之不去的哀傷。今天又看到了一個黃洋,一個自己喝了飲水機的毒水覺得味道不對,把飲水機里的水倒掉清理干凈擔心室友喝了不好,如此善良有才華而且承載了父母一生一世的厚望的年輕才俊就因為喝一杯自己寢室里的飲水機里的水而被那么殘忍地奪去生命!我無法想象他昨天還是考博士第一,今天就歷盡痛苦而萬分無奈地離開了他充滿希望的世界!這是怎樣的痛楚!我更無法想象他那本本分分的父母如何面對?
高智商高教育層次的人如果內心邪惡是多么的可怕!
究竟是什么能夠讓這些所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的人性能丑惡到比惡魔還狠毒?大家都在評說這個可怕的嫉妒心。我還要進一步說,這種嫉妒我就把它稱為“中國式嫉妒”,為什么,我來解釋一下:嫉妒是一種非常有害的不良情感。比如,女孩子A喜歡一個男孩子,但發(fā)現這個男孩子并沒有對她有什么回應,而是去接近女孩子B,那么女孩子A就很有可能嫉妒女孩子B。嫉妒是地球人都可能有的,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
我說的中國式嫉妒則是,看不了周圍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學之間,同齡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間等。就地畫個小圈子,圈外的人怎么好都可以,但圈里的不行。我出國前辦公室對桌有位姐姐,剛大學畢業(yè)不久的我把她當成好姐姐有事愿意和她講。我有一次假期到深圳表姐家,也去了趟香港,那時香港剛回歸?;厝ド习嗟臅r候我按耐不住偷偷給她看了我在香港照的照片,記得當時她說了一句,‘我這么大歲數了還沒去過香港呢,你這么點兒小孩兒倒是去了。 ’她臉上掠過的不是分享我的喜悅,而是一絲不爽。我當時有點不明白,第二天單位書記找我談話,說我無組織無紀律去香港也不事先打招呼。我就問書記,香港回歸了,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了,又不是敵占區(qū),為啥和去別的地方不一樣?過了好多年,我才明白那位姐姐為啥會把我自行去香港的事告訴書記。在她的潛意識里我們是一個單位的,我們就有可比性。其實,每天去香港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我不認識,就無所謂,但我們在一個單位,她又比我大,就要事事在我前面。這種邏輯看起來可笑,可生活中太多這樣的事了。
這種畫地為牢產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嫉妒。它能夠扭曲人的心靈,吞噬人性,到了極致就能干出這種命案的罪惡。
是誰制造了中國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們中國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爸爸媽媽常說,‘你看鄰居家小胖兒,哪哪比你好。’以此來鞭策我們?
在幼兒園,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讓我們來比賽,看誰吃飯吃的快?我們上學了,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誰誰是我們班最好的!僅就在幼兒園這段,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見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讓孩子做出我們期待的事。前一段,一個媽媽問我,’海嵐老師,我家女兒必須每次都贏,不第一就哭,怎么辦?’ 我只是反問了一下,你家里是不是經常用比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答案是的。
在加拿大早期兒童教育中,我驚奇的發(fā)現這種讓孩子比賽的方法是不允許的,。我當時不明白,這樣有什么不好,課下問了老師,老師說如果互相比較,容易激發(fā)不正當的競爭心理。后來接觸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孩子,他們不知道和別的孩子比,有時候似乎很傻,但我看到的是孩子們內心的坦然,從容和快樂!我漸漸明白,這就是我們中國式嫉妒的起因!
在加拿大幼兒園,如果我們要帶孩子到外面公園,期待孩子把外衣穿好,我們不會說看誰穿的最快。 盡管,這樣是非常容易讓孩子努力并迅速穿好的。我們會說,我看見埃里克森把衣服穿好啦,謝謝!我看見艾米麗把衣服穿好啦,謝謝!我們絕對不會說,埃里克森最快,艾米麗第二快,托尼你再不快點兒就是最后了!
這兩種方式有什么區(qū)別?前者我們關注的是孩子的個體行為,老師的表揚是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滿意;后者關注的是孩子之間的相對比較,孩子們關注的是我比誰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為。這就是中國式嫉妒的萌芽。
前段時間在青少年發(fā)展心理學的課堂上,教授提到高中生的教育中,學校和家庭中榜樣(role model)的作用。在聯系實際的討論中,一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說,在高中課堂上樹立一個榜樣,讓全班學生向他學。教授補充說,應當注意的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榜樣,而不是固定集中在某個學生身上?,F在我們能否理解這里面的深意!
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支撐的是千年不變的一個統(tǒng)一模式。全球一體化和互聯網時代為每個人成功提供了不同的機會,就像我前段時間微博里提到的,People succeed in different ways!沒有必要和誰,尤其是周圍的人比來比去,比出來的是目光的狹隘,內心的不快樂,是心靈的扭曲,到了極致,就是邪惡罪惡!